目前國內對醫療廢水的處理主要有兩種方式:使用消毒劑消毒后排入市政下水道或采用生化處理,消毒后排入自然水體。其次,安峰環境保護小編介紹處理過程中的難點。
常規的消毒方法主要有化學法和物理法,其中化學法中加氯消毒法應用較多,如液氯、二氧化氯、漂白劑、次氯酸鈉等。
采用氯化消毒工藝的原因是操作簡單,能有效殺滅細菌等病原體,但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視。
1.滅殺病毒的效果較差
分析了在對醫療污水進行消毒過程中采用的傳統加氯消毒工藝,該工藝對許多菌群如大腸菌群、沙門氏菌等的去除率較高,但對病毒去除量達不到。特別是消滅腸道病毒時,由于其耐受性比腸道病原菌和大腸菌群強,經次氯酸鈉處理后,可在排放的污水中檢測出一定量的病毒。因此,腸道病原菌和大腸菌群的陰性無法確定病毒致病的危險性。
2.消毒副產物對生態安全的影響
在投加消毒劑達到一定數量后,若余氯過高,則會使鹵代烴含量逐漸增加,使鹵代烴含量發生突變,危及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例如在消毒過程中使用過量次氯酸鈉,就會產生對水源和水生生物經驗具有持久和潛在毒性作用的AOX。
3.受污水水質的影響較大
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機和無機污染物。消毒劑的用量較大,對病原微生物與消毒劑的接觸以及消毒劑的實際消毒效果都有一定的影響。此外,污水處理系統的穩定性也是影響消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
針對目前大多數醫療廢水都會存在的問題,可通過加強污水處理系統的建設、制定多種工藝聯合使用的處理流程、合理調配藥劑等措施加以解決,并根據實際的水質狀況制定具體的工藝。